电力“小驿站”托起山区“大民生”。单位供图 |
在偏僻的壶瓶山南坪河社区,坐落着一个小小的三开门水泥楼房,临街的三个铺面,是湖南常德供电公司“电骡子”服务驿站。说是“小小的”,其实在当地不算小。这个驿站辐射上延河村、炉岩村、云麓村等8个村落,是1500余户村民进出山的必经之,是“电骡子”共产党员服务队能在那处山里找到的交通便利、居民集中、条件环境最好的房子了。
白墙绿标,红色告示栏,时不时有村民提篓背包的进,再轻轻巧巧的出。左边,是家电维修房,地上堆放着当地村民送来免费修理的电机、电饭煲等等。墙边挂架上各种型号的铜线、铝线、钳子、螺丝有序摆放。居中一间,是四个办公台、一台电子储物柜和一面四层货架,上面堆放着茶叶、腊猪蹄、土蜂蜜等农产品,石门风味十足。走近看,每一层货架上都放有一个标识牌,上面清晰地写着农产品的寄放人、名称、单价、产地等关键信息。最右边是一个休息区,有座椅、热水、雨伞,书架上放着《山里人的致富经》《安全用电指南》《少儿百科》等书籍。
这是国网湖南常德供电公司在壶瓶山区设立的首个驿站。2022年4月正式投运,从电力业务办理、电器维修,到饮茶歇脚、借伞借书、交通问询、寄存行李、代收快递,再到农产品帮销代销……这间不足百平方米的小小驿站几乎“有求必应”,件件小事托起的是山区“大民生”。
(一)
“这山望那山,见面走半天”,是壶瓶山区的真实写照。“电骡子”服务驿站就在覃业春家旁边不足200米的距离。在这里很多家庭都要打豆腐、玉米粉,或卖出去挣钱,或自己留着吃。2月28日,覃业春家打豆腐的小型粉碎机坏了,当地人称“钢泵子”。如果要坐班车带到壶瓶山镇上维修,有30多公里山路,来回要折腾一个多小时。她却不急,打了个电话,就忙着她的主业“洗剪吹”去了。
下午一点半,“电骡子”向彬彬和陈章未推开了理发店门,一台从“电骡子”服务驿站搬出“钢泵子”稳当地搁在向彬彬肩上。覃业春手脚未停:“我在跟别人吹头发,麻烦你们帮我到楼下换一下,地方你们晓得的啦。”没有多打扰,向彬彬扛着“钢泵子”,陈章未背着维修工具,熟门熟路地,下楼、拐弯,推开最边上一个小房间,豆腐粉碎机正无力地躺在潮湿的角落里。
两人不用言语,分工合作,断开电源,小心翼翼地拆除坏的“钢泵子”,将一台临时“钢泵子”安装上去。走前,他们答应覃业春,等她购买的“钢泵子”到了,再帮她安装上去,不影响她的副业打豆腐。
据统计,自2022年起,电骡子服务驿站为村民免费维修电机,共计697台。
(二)
2月27日,向彬彬、陈章未正对村民送来的农产品销售情况进行仔细清点。恰巧这时,社区居民张发玉提着几罐土蜂蜜来到驿站,“彬彬,上次放这里的80斤土蜂蜜卖得怎么样了?”向彬彬不假思索:“卖了66斤,总共5280元。”张发玉说,“这次我又提了12斤土蜂蜜,放到你们这里卖。”
“好的,没问题。”说完,向彬彬热心地帮着张发玉提袋子,将袋子里的蜂蜜稳稳地放在货架的第二层。标识牌上写的是张发玉丈夫王文云的名字,商品介绍一栏写着“农家自养,未添加任何辅食,让人吃得放心,买得舒心。”
忙完了这些,张发玉再独自往驿站里间走。一个温暖的小房间,玻璃隔断敞开着,其中一个全铝合金烤火桌,上面放满了热茶,一盘金桔一盘瓜子,几个村民和游客围着一位身穿红马甲的“电骡子”大声聊着天,小孩子蹦跳着穿进穿出,“砰”的一声摔倒了,张口欲哭,另一位红马甲叔叔赶紧抓了一把瓜子塞进小手里,又轻轻地拍了拍小手里的灰。
“去年,我们把200多斤土蜂蜜放在‘电骡子’服务驿站售卖,卖了1.6万元!‘电骡子’帮我们卖蜂蜜,一分钱都不收,实实在在地为大家服务,真的太热心了!”说起“电骡子”服务驿站,张发玉满是感慨。
在张发玉眼中,“电骡子”服务驿站可不只是个帮忙卖农产品的地方。平日里,乡亲们闲来无事,也爱聚到这儿,围坐在一起烤烤火、喝喝茶,唠唠家常,分享着生活里的小事。
要是碰上下雨天,赶路的乡亲们就会进来躲躲雨,驿站还贴心地准备了雨伞,方便大家借用后继续前行。到了炎热的夏天,大家也会走进驿站,吹吹空调,驱散暑气。在这里,每个人都自在又放松,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。
(三)
农产品帮销代销这一暖心之举,并非偶然兴起,它的故事要从“电骡子”覃道周带“一包盐”说起。
时间回溯到2007年,时任壶瓶山供电所所长的覃道周,在一次山间巡线的途中,遇到了一位老人。交谈中得知,老人为了买一包盐,竟然需要徒步往返60多公里的山路,这让覃道周心里很不是滋味。从那之后,他便带领全所人员,自发地为村民们义务捎带生活物资。
上山带物资,出山带山货。“电骡子”用来巡线的摩托车,装上大容量“阳光电力服务箱”。遇到不通车的地方,“电骡子”靠双腿翻山越岭,肩扛手提捎带货物。
18年!头上青丝可成雪,山区石阶可生苔,却从未改变那些负重前行的剪影。
“新时代新雷锋”赋予“电骡子”更深刻的内涵与使命。曾经,覃道周和他的“电骡子”团队凭借一腔热忱,为壶瓶山区的村民们守护光明,为农户捎带生活物资、代卖山货,为“麻风村”老人送去关爱,为深山贫困学子点燃希望,他们在蜿蜒山路上踏出温暖的足迹。
如今,在“新时代新雷锋”精神的照耀下,“电骡子”服务驿站建成了,便民功能不断拓展。截至目前,驿站累计为村民捎带物资超26万公斤,代销腊肉、鸡蛋、土豆等农产品约10万公斤,金额达30多万元,还有帮助解游客决新能源充电难题,为村民免费安装电灯等暖心故事,这些实实在在的收入,真真切切的便利,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改变。
或许,于“电骡子”而言,“大民生”的真谛,就是把万千人家的“小日子”,背成一座山的重量,他们在新时代续写着属于自己的雷锋故事。(蔡文龙、段园园、易长龙)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Copyright © 2024 深圳市恒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XML地图